阅读历史 |

49. 第四十九章 抢人大战(1 / 2)

加入书签

年后梁萤回了一趟安县。

途径平云谷时,因着大雪压竹,发出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惊得藏冬的鸟雀四处乱飞。

这还是她第一次听到竹子被折断的声音。

马儿也有些受惊,被侍卫安抚下来。

梁萤让他们停下,好奇下马车观那些被大雪压断的竹子。

谭三娘不明就里,困惑问:“阿萤在看什么?”

梁萤指着陆续被折断的青竹,说道:“你听,这是爆竹声。”

谭三娘笑了笑,不解道:“这有什么好听的?”顿了顿,“若是烧竹,也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来,一不留神儿还挺唬人。”

梁萤没有答话,只竖起耳朵听那些清脆声响。

这些日一直下雪,几乎不曾断过,山间到处都覆盖了一层积雪,官道也湿滑,据当地人说已经好些年不曾这般下过大雪了。

以前在现代过年还有鞭炮烟火,这会儿火药那东西还没出来呢,它还藏在炼丹方士们的炼丹炉里。

上了马车后,梁萤在爆竹声中得到启发,什么时候找几个酷爱炼丹求长生不老的方士来永庆,她给他们备炼丹需要的材料,助他们修仙。

平安抵达安县后,已经是好多日后了。

得知她回来,赵老太欢喜不已。

这还是她们出来后分离得最久的一次。

几人坐在厢房里,说起各自的情形,赵老太心疼道:“咱们阿萤清减许多,这几月想来很是劳累。”

谭三娘应道:“可不,太守府里一团糟乱,处处都要她亲力亲为,到现在才稍稍理顺了些。”

赵老太握着她的手,说道:“一个女郎家,却要像男儿一样走在前面牵头,也着实难为你了。”

梁萤暗搓搓道:“老太太知道他们唤我什么吗,唤我王功曹。”

赵老太兴致勃勃问:“功曹是做什么的?”

梁萤解释说:“管一个郡的行政内务,兵马钱粮,乡县杂事,税收开支,杂七杂八全都管。”

赵老太“噢哟”一声,两眼放光道:“那可不得了!二十三个县的杂事,都管?”

梁萤点头,“都管。”

赵老太听得欢喜,轻轻拍她的脸道:“你可给咱们女人长脸,我还是头一回听说女人当官呢,了不得!”

众人皆笑了起来。

谭三娘道:“这个世道的女人可活得不容易。”

梁萤认真道:“以后咱们郡的女郎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了,待郡里的情形安稳了,我得让所有孩子都上学堂,不论男女,都要请教书先生教他们识字。”

谭三娘“啧啧”两声,“真的假的?”

梁萤:“哄你作甚?”又道,“笔墨纸砚昂贵,那就用沙盘写字,在地上写画,凡六岁以上者,皆要到衙门主办的学堂里开蒙受教。

“老的一辈学不进去无妨,那就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从小就能写会算,会看公家发放的告示,听得懂朝廷立的律法,能靠自己写家书,不用求人。”

听她侃侃而谈,在坐的女人们皆露出憧憬。

虽然她们都知道这些理想很遥远,可是她用实际行动去证明了,一切虚幻的理想终将落地开花。

周五娘等人备下了一桌子好菜,赵老太给她盛鸡汤,说道:“尝尝五娘的手艺,顶好。”

梁萤小小地尝了一口,那鸡汤是用菌菇小火慢炖的,鲜得咬舌头。

谭三娘也尝了一口,酸溜溜道:“是比我的手艺好。”

人们纷纷笑了起来。

回来后梁萤亲自去看过粮仓,又走访了一回城里和乡下,问当地村民家中的情况。

因着安县是他们的发源地,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就算去年受灾,也比其他地方好得多,日子过得还算安稳满意。

郡内二十三个县,安县去年是上交了公粮的,就算后来免除赋税,县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人来衙门闹过。

那种相互理解,官民协作的默契是其他地方没有的。

因为他们深刻地明白,只有把这帮为他们负重前行的土匪保住了,才能保住自己手里的土地,他们比任何人都害怕土匪垮台。

先前由衙门牵头周家和蚕农协作,去年蚕农们卖了不少蚕茧,弥补了受灾带来的损失。

有了稳定的收购,家家户户都愿意发展养蚕副业,因为确实能让他们挣钱。

梁萤倍感欣慰。

她特地查了查周家去年上交的商税,比往年有所增加,蚕农上交的商税也有了一小部分,虽然微不足道,却是星星之火。

这些商税可以用于当地衙门的开支,毕竟收三成公粮要交一成到太守府养官兵,必须想办法给他们开源,增加额外收入。

现在把各县的所有兵丁全部归拢到太守府管辖,地方衙门无需再养兵丁,节省了很大一笔开支,周转起来也要容易许多。

巡查完安县后,梁萤又去了一趟平阴,特地走了一趟朱家的黑陶作坊看他们的生产情形。

得知她驾临,朱家人欢喜接迎跪拜。

梁萤搀扶朱老儿起身,问起他们跟贾家的合作。

朱老儿眉开眼笑道:“目前贾家已经替我们铺了十二个县的黑陶货,东陵那边脱手得最快。”

梁萤点头,“官盐得在土地下放后的县里铺货,你们的胡县令连年都没有回来过,一直在外头忙碌,争取在春耕之前把郡里所有县都实现土地下放。

“他们在前头开路,官盐在后头紧跟,你家的黑陶也会陆续追上。

“我给你们计划了八个月的时间,让黑陶在郡内遍地开花。

“倘若能立足了,以后各县衙门就会抽取少量商税,毕竟他们要交一成公粮养太守府的兵,得给他们开源周转。”

朱老儿点头,“应该的,应该的。”

梁萤:“打铁还得自身硬,有贾家的渠道和公家替你们开路,做出来的东西可不能忽悠别人才是,一回能忽悠到手,第二回可不容易了,还是得做熟客方才是长远之道。”

朱老儿:“王功曹说得是,我们断不敢砸了朱家黑陶的口碑。”

梁萤欣慰道:“你老人家明白这个道理就好,趁着贾家的铺货渠道先把口碑做起来,日后能立足了,可以选择继续与他们合作,也能自己做运送渠道。

“现在公家给你们开路,不可能一直扶持,还得自己能立足方才是本事。”

朱老儿严肃道:“王功曹的话老朽都记下了。”

一行人边走边聊,到作坊里看制作工艺。

目前最容易脱手的是锅、罐和瓮,以薄利多销为主。

梁萤心中默算了一笔账。

一口黑陶锅也不过两斗米的价,贾丛修定损一百件折五件,则意味着他会捡五件陶器进自己的腰包。

再加上脱手一件还要收三文钱的利,脱手一百件陶器捡三百文,加上五件陶器,那每行销一百件黑陶锅他能得五百多文。

如果陶器脱手的量大,这笔数字累积起来是相当可观的。

到底是商贾,反正铺官盐都要做渠道,替朱家顺带还能搞点副业,确实有利可图。

以后恢复商税,每件陶器进县销售得交一文钱的商税,那朱家运送的成本就是六百多文。

如果贾家不涨带货抽取的三文利,倒是比自己做渠道省钱,但是把量做起来之后总不能让对方掐脖子,还是得自己搞渠道才有主动权。

现在因为贾家的大量铺货,窑里一直没熄过火,他们就盼着能一直烧窑。

梁萤也很满意贾家的执行力。

如果朱家黑陶经得起市场洗礼,那永庆郡内将会诞生出最大的一家黑陶器作坊,给地方衙门带来的利益将是巨大的,特别是平阴,这可是一笔不少的税收。

她始终坚信,唯有商农兼并,才能把口粮和地方经济带动起来。

把地方经济带动起来了,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涌入,流入进来的人多了,她才有机会卖地给太守府搞钱。

走访完朱家,梁萤又到其他乡走访蚕农。

平阴这边的面积比安县大,地理环境相对较平坦。

去年落实土地下放后,因为水渠的修建,受灾得以缓解,莫约损了近三成的收成。

好在是后来太守府减免赋税,家家户户都小有余粮,日子过得不算艰难。

此地跟安县一样,有周家过来收购蚕茧,副业发展得非常迅速,几乎家家户户都养得有蚕。

不仅如此,当地人许是尝到了甜头,知道村村通后上头就会取缔徭役,全都主动把道路扩宽,一个冬弄下来,大半村子的路都修缮得差不多了。

梁萤不禁惊叹于他们的速度。

这不,有老媪问她什么时候能取缔徭役。

梁萤笑道:“你们平阴人不得了,待村村通,和出城前往主干道的官道都按要求扩宽之后,当地衙门上报到太守府,上头派人下来验收,确认没有问题了就取缔该县的徭役。”

老媪道:“那估计还得等一阵子了。”

梁萤摆手,“也等不了多久,平阴地势平坦,出县到官道的路差不多都挺宽的,把窄的地方稍加扩宽就能交差,估计上半年就能把徭役给免了。”

听到这话,老媪不由得笑了起来,“那敢情好。”顿了顿,“没有了徭役,一亩庄稼地自己能得七成,且还能卖蚕茧补贴,这日子有盼头!”

梁萤也咧嘴笑,“有盼头就好。”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

路好走了,不仅方便人们出行,衙门运送军用物资也容易得多,并且还有商贾运输货物往来都便利。

你好我好大家好。

待元宵节后,梁萤才折返回太守府。

赵雉到城门口接迎她回来。

回府衙的途中她说起安县的情形,赵雉认真地听着。

听她说起蚕农经济和朱家的黑陶,他到底还是有点佩服的,在搞钱和治内上,她的头脑确实有着绝对权威。

赵雉也同她说起这些日太守府的情形。

外头有不少流民想进城,都不敢放,在朝廷举动不明之前,他们不敢贸然接纳流民。

两人就各自的情形一番交流。

赵雉个儿高,低头认真倾听。

有时候梁萤说到高兴的地方,笑得眉眼弯弯。

那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极易感染人,赵雉也抿嘴笑。

在街道上看到妇人牵着一小孩儿路过,梁萤伸手去戳幼童头顶上的小揪揪,那幼童扭头看她,一双天真的眼里写满了好奇。

梁萤冲他咧嘴笑,那幼童回了一个鬼脸。

她同赵雉说道:“待郡内平稳之后,我还要开设一个学堂,不论男女,但凡年满六岁者,皆要送到学堂来开蒙受教。”

赵雉皱眉,“笔墨纸砚可不便宜。”

梁萤:“可以用沙盘写画。”又道,“只有那些孩子受教开智了,以后公家发放的公文告示他们才能吃透理解,肚子里有了学识,就不会愚昧,不会愚昧了,就不会刁钻难管理。”

赵雉没有吭声。

梁萤戳了戳他的胳膊,“你觉得怎么样?”

赵雉斜睨她道:“论起花钱来,你是不输人的。”

梁萤没好气打了他一下,不服气道:“我挣钱也不输人。”

赵雉“啧”了一声,“能挣钱的法子都写在朝廷的律法里,比如做强盗去抢劫。”

梁萤:“……”

↑返回顶部↑ 章节报错(免登录)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