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03、小角色(1 / 2)

加入书签

一手提着鱼尾巴,一手拿着鱼竿,伊芙愣是把日常照片拍摄成了时尚大片,就连她身上的这套户外冲锋衣看起来都时尚了许多。

镜头是有感情的,基努拍下来的这张照片中,她笑靥如花,充满了喜悦跟兴奋,旁人都能从照片中感受到两个人的幸福状态。

最终伊芙没能品尝到什么大餐,只是享受到了芥末跟酱油搭配的生鱼片,因为钓起来的这种鱼叫做鲣鱼,是金枪鱼的一种。

最鲜美的地方用作生鱼片,其余的鱼肉则是被厨师用来当烧烤的原材料了,毕竟有八斤多重,实在不算小。

虽说没有真正的拍摄或者后期制作的工作,可伊芙也没有真正意义上面闲下来,她开始为接下来的演出做准备。

《迷失东京》并不会在北美再次举行首映礼,小成本的影片不需要这样的动静,在威尼斯举办就行。发行方组织了几场媒体观影会,最近两天已经陆续开始出口碑,再结合之前威尼斯电影节的火爆场景,足以吸引观众。

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让伊芙减少工作量,避免过度曝光让观众们把两部电影搞混淆。

千万不要高估普通民众接受信息的能力,如果《迷失东京》跟《阳光小美女》风格迥异的两部电影说成是一部都有很多人会相信。

有奖杯有口碑在手,再加上人气巨星,票房成功的概率非常大。科波拉家族那边也就以伊芙的意愿为主,愿意多跑宣传就跑宣传,愿意休息就休息,真正公关的时候还没有到,现在只能是养精蓄锐阶段。

有了这样的默契在,伊芙当然选择低调,不让观众看得厌烦,免得到处都是自己。

好东西如果泛滥了,可能大家也就没有那么喜欢。过犹不及的道理在任何时候都能行得通。

事实上她早就看过了《逍遥法外》的电影剧本,对于自己扮演的角色有初步了解,同时也买来了电影主角原型小弗兰克-阿巴格诺的自传,现在就正好看看书,对这个从良的诈骗犯有一个初步认识。

演好一个角色,总得缕清她跟主角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会碰见并且相爱,最终又是为什么背叛主角。只看自己一部分显然很难有大局观,伊芙当了导演之后就有明显变化,开始关注其余角色来,不仅仅沉浸在自己的角色里,那样太局限了。

自传的名字叫《有本事来抓我吧——一个诈骗犯让人诧异的真实故事》,小说目前的销量只能算一般,并不算特别的热门。其中一部分热度还是因为莱昂纳多主演电影要开拍,好奇的读者看见新闻后去购买。

看自传显然要比剧本有趣得多,伊芙同时也在比较自传跟电影剧本有哪些不同,究竟哪些地方做了影视化改编。

美国人很吃浪子回头这一套,曾经的诈骗大师变成了现在FBI的反诈骗专家,这经历的确很传奇。

小弗兰克父母离异之后就离家出走,开始了诈骗生涯,冒充飞行员全美旅游不说,还伪造了支票进行诈骗,生活过得丰富多彩。

可是FBI已经锁定了他,甚至正面遇见,如果不是小弗兰克临危不乱,恐怕早就被抓到了。所以当男主角小弗兰克在迈阿密利用诈骗来的钱狂欢时,内心其实是恐惧跟慌乱的。

派对上一个朋友受伤被送去医院,于是弗兰克就在这里遇到了伊芙将会扮演的布兰达。

只是自传里面并不是写他因为喜欢上布兰达才去当医生,而是伪装成医生之后才喜欢布兰达,并且利用布兰达的身份为自己学习进行掩护。

这样显然更加真实一些,可是在电影剧本里面的改编就更加浪漫,让剧情比较跌宕起伏,并且增加看点。

《逍遥法外》没有什么动作戏,也没有特技或者特效,可并不妨碍它是一部商业片。作为商业片肯定要塑造男主角,将其塑造成为一个天才。

因此现实中小弗兰克冒充医生学习,冒充律师通过专业考试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跟精力,而在电影里面仿佛没怎么用功就成功了。

两个小时的电影很短很短,肯定不如一本书那么详细,必须要舍弃一些内容,将整体结构精简。

伊芙一边看自传跟剧本,一边默默在心里刻画出布兰达的形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才能让FBI都追不到的诈骗犯甘愿留下,并且说出唯一的真话呢?

首先,布兰达从小在优渥的环境中长大,整个人其实算是娇滴滴的大小姐,父母是律师跟检察官,在当地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然而年幼无知的布兰达却被父亲的高尔夫球友诱骗发生关系,导致怀孕,成为家族污点,被赶了出去。

而一直都是娇生惯养的布兰达离开家之后成为了医院的一名小护士,由于过去的经历,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整个人显然就像是个懵懂的孩童,被同事跟上司欺负得死死的。

↑返回顶部↑ 章节报错(免登录)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