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8.不亲不疏(1 / 2)

加入书签

“当然了, 也可能是汉武朝有太多苏武、终军这样的刚烈之人,让我们对那一朝的文臣武将多了滤镜的同时也多了许多超过普通的人期盼。不过提到终军,哎,终军和霍去病、苏武竟然是同龄人哎。”

“终军与霍去病一样是少年英雄, 元狩五年, 汉武帝设置博士弟子。终军被选为博士弟子, 到京师长安深造,并且很快得到武帝赏识封为谒者供职宫中。年轻时的武帝真的好会选才, 一选一个准, 所以他后来怎么就眼瞎对李广利爱的这般深沉呢!”

年轻的刘彻表示不能接受那个年老的“汉武帝”。

“与苏武一样, 终军也是大汉使臣,二十多岁就敢向汉武帝请缨出使匈奴。要知道那会儿出使西域还是很有风险的, 比如张骞两次被扣匈奴,苏武更惨出使匈奴惨被扣押后, 整整在北海牧羊十九年才回来。”

“然可惜, 终军与霍去病一样也是英年早逝, 因为死时太年轻还被称为终童。元鼎四年, 终军自请前往南越劝降南越王, 南越王倒是愿意降汉。却遇到南越权臣吕嘉发动政变, 终军与南越王一起遇难了。”

“因为汉使之死,汉武帝便发兵灭了南越。汉使、唐使都是有点武德在身,特别悍不畏死。主打一个,不怕你杀我,就怕你不敢杀我。大约就是这些特别刚的使臣,让我觉得武将降敌这事特别不可理解。”

“说回汉武帝的真爱李广利,你看李夫人都死了,男宠李延年也族灭了。李广利这个前大舅哥打仗这么拉胯, 汉武帝重任依旧,不是真爱,我不信!可惜汉武帝爱李广利,李广利并不爱汉武帝啊!”

刘彻:朕……朕该说什么呢!

“天汉四年,大汉分几路出兵与匈奴进行了又一次大规模会战。虽然上一战李广利打得很拉胯,全靠我们赵将军杀出一条血路才保住小命。但没办法,即便赵充国已经年近不惑,但汉武帝琢磨了一下,还是决定把他留给儿子和曾孙子了。”

“对的,这会儿已经快四十的赵充国,要到汉昭帝、汉宣帝才逐渐得到重任。青壮年时在汉武帝治下没有得到重用,快四十了才崭露头角,但后面就没消息了。到了汉昭帝时,才开始有独当一面的机会,直到汉宣帝时才真正得到重用。”

“汉宣帝登基时,赵充国已经很老了。在他七十多岁时,汉宣帝想用他,又怕他年迈,老将军主动请缨,以七十多的高龄,平定西羌。赵充国最厉害的屯田策也是献给汉宣帝的,是汉宣帝麒麟阁十一功臣第四位,这位三朝老臣一直活到了八十六岁。”

昭帝和宣帝时期的老将赵充国听到自己未来还能有那样的成就很是开心,想到曾经的上司李广利,心情就有些复杂了。

李广利为主将,能力实在是很一般。但当年赵充国负责突围杀出重围,李广利倒也不曾隐藏他的功劳,当然想要藏也藏不住。赵充国伤重而归时,汉武帝还曾亲自探视过。然不知幸与不幸,皇帝后来就遗忘了他这个小人物。

不幸被君王遗忘,又蹉跎了许多年。幸是被君王遗忘,也避开了先帝晚年那场祸事,太太平平活到了新帝登基。

“李广利两征大宛以及打匈奴的损失,并没有让汉武帝看出李广利是个庸才。晚年昏聩的君王只看到了结果是‘赢’,却没想过赢也分很多种,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不会怜惜汉军的伤亡,听不到百姓的哀哭。”

“给卫霍增兵是为了取得更大战果,给李广利增兵,自然是用人命填补他能力上的短缺了。于是此番贰师将军李广利得到了六万骑兵,七万步兵的强大阵容出朔方,再有强弩都尉路博德领军万余,与之会合。”

“另有游击将军韩说率步兵三万人,出五原,没有寻到战机,无所得。因杅将军公孙敖率一万骑兵,三万步兵,出雁门与左贤王会战,对战中发现对己方不利,收兵而回,回去后因损失太大,被判了死罪。”

“这时就出了一件事,就是公孙敖诈死事件。关于公孙敖诈死一事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公孙敖前面因为打败仗有过两次金赎,但他得到的赏赐却不多,可以说是入不敷出了。这时卫青已经过世,卫青三子皆已失侯,卫青的继承人卫伉这会儿还在边关服兵役。没有能帮他的故旧,自己又拿不出赎金,所以不得已诈死。”

“然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孙敖回朝被问罪,人还在牢里,政敌就把公孙敖按已死报了上去。他在牢里直接成了假死的黑户,被迫诈死。我个人是觉得后者还是比较可信的,将军出征归来,肯定是先做汇报。”

↑返回顶部↑ 章节报错(免登录)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