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5.恩遇 晋江首发(2 / 2)

加入书签

除了这个,隆科多还请皇帝在八旗官学中加开科学这门课程,这个的借口就更方面了,圣祖仁皇帝对于自然科学便十分推崇,如今满人更应该继承圣祖仁皇帝的衣钵,大力发展和弘扬这门学科。

他知道满清皇帝吝于将自然科学推广给汉人,生怕汉人学会了之后,颠覆满清江山。

那他就从满人做起,事情的发展都是从上而下拓展开来的,只要开了这个头,他相信,拓展到汉人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就是这个开头,却是最难的。

皇帝接了隆科多的奏折之后,对于第一个开明算科还是很支持的,很快就答应了。

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开天辟地的行为,在前朝就曾有过明算科,只是五代之后,明算科就开始废置不定。

现在重新捡起来那还是很简单的,而且隆科多有一句话是说到了皇帝心里,收拢天下士人之心。

这是每个皇帝都无法拒绝的诱惑,毕竟收拢了士人之心,便也代表着自己的身后名得到保障,更何况这个明算一科,也和皇帝心中的改革方案相契合。

要是官吏都通明算,那算起帐来不就更容易了吗?

明算科和翻译科的开设,很快就吩咐了下去,礼部见了也没多惊讶,皇帝开设科目这种事儿还是很常见的,但是这几百年以来,走到最后的还是他们进士科,这些其他科目,都对进士科毫无威胁,甚至即便考中了其他科目,在官场上也会受人歧视。

但是另一个建议,皇帝就有些迟疑了,收到之后,也只是留中不发。

隆科多也早就预料到了皇帝的这个行为,因此并不惊讶。

在皇帝传召他入宫的时候,也是心态平稳,心里只想着该怎么样才能说服皇帝。

等隆科多到了养心殿时,皇帝正在更衣,他坐在外头等了一会儿,皇帝这才叫他进去回话。

他进去的时候,一眼就看到坐在书桌后面的皇帝,他今日穿着一身明黄色便服,看他的眼神也有些深邃。

隆科多提起了心思,急忙上前给皇帝行礼:“臣隆科多,给皇上请安。”

之前满洲大臣大多都称奴才,但是雍正皇帝上位之后,觉得奴才此语不大庄重,便下令让大臣们都称臣,这道命令倒是说到了隆科多心里,要是可以的话,谁愿意给人当奴才呢?

皇帝沉默了片刻,这才开口:“舅舅不必多礼,起身赐座。”

隆科多又谢过皇帝,这才起身坐下。

但是也不敢坐实了,只虚虚搭了半截,眼观鼻鼻观心,只等着皇帝发问。

“朕听说,你家中族学,竟是开了数学地理天文学和格物学的科目?”

隆科多立刻应是:“承蒙先皇恩德,曾经赐给臣一些西洋科学的书目,臣愚钝,不能理解其中至理,便想着或许家中子弟能学懂一二的,便在家中族学开了这几门课程,又请了几个西洋来的传教士上门教学。”

雍正听了这话浅浅一笑:“舅舅果真是大行皇帝的忠臣啊。”

隆科多心里咯噔一下,心说你这是什么意思?我是谁的忠臣你心里没数吗?

吐槽归吐槽,隆科多面上还是做出战战兢兢的模样:“先皇有大恩于佟氏,臣自然不敢有片刻忘怀,但是臣也愿能培养出更多有才能的人,为皇上效力。”

我这不仅是感激先皇恩德,更重要的是,我这也是为了您着想啊。

皇帝听了这话,面色果然缓和了几分,笑着走上前来,拍了拍隆科多的肩膀:“舅舅的心意朕当然懂。”

说完他转过身去,回到桌案前,轻轻抚了抚桌案上折子,思索道:“这些外夷的学问虽然新鲜,但是到底只是小道,不通至理,即便是学了,又能有多大的用处呢?”

说白了,雍正皇帝是个坚定的实用主义者,对于这些乱七八糟的西洋学说,虽然他也为了讨好康熙皇帝曾学过,但是到底他没有康熙皇帝那份学者之心,就算是学了也没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

说到底,这不当吃不当喝的,能有什么用?

不过隆科多却不敢任由皇帝之心如此偏颇下去,立刻道:“臣曾听那些传教士说,他们传入大清的这些学说,其实只是西洋科学的皮毛,还有更深刻的学问并没有传过来。”

一说这话,雍正皇帝面上立刻露出厌恶之色。

虽然康熙一朝一些西洋传教士深受皇帝看重,但是在康熙朝晚年,这些西洋传教士却引发了中国的礼仪之争。

说简单点就是教皇看到西洋传教士在中国传教进行的如火如荼,便想要插手其中,想要让信奉天主教的□□只许信天主,其他什么祖宗神灵,甚至于孔子都不许祭拜。

康熙皇帝甚至因为这事儿,还让人出使了一趟罗马教廷,结果出使的那个人差点都教皇扣下没能回来。

就这么一个态度,康熙皇帝为了怕多事,直接在康熙六十年下命令,让这些人不许在中国传教了。

雍正作为皇子,自然是知道这一桩公案的,因此他现在对这些西洋传教士的感官也十分不好。

认为这些异端小教也敢管我们中国的事儿,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现在又听,这些人传播来的知识,竟也只是一些残羹剩饭,雍正就更生气了,火蹭的就冒了出来。

“此等异端邪说之人,果然可恨,皇考之前任由他们传播教义,他们竟然还敢敝帚自珍!”

看着皇帝如此生气,隆科多赶紧安抚:“这些传教士来我们大清,只是为了传播教义,哪里会认真学习这些与教义无关的西洋知识,虽也有博学广闻之人,但是只怕也是少见。”

这话倒是不错,到底将雍正皇帝的怒火熄了三分。

但是他又不由皱了皱眉:“既如此,那这西学还要学习吗?”

隆科多急忙进言:“此虽小道,但是也颇有用处,不然圣祖仁皇帝也不会如此推崇,日后即便我大清不用,也该知道几分道理,不然若是人有我无,那也是一大危害,不过臣想着倒也不必被这些传教士拿捏?可先遣使过去看看情况,若是能购得书籍,岂不是两全其美?”

被人拿捏这种事,皇帝是万万忍不了,但是想着万里之外的国度,他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那地方那样远,这东西也不见得简单,派谁去合适呢?”

隆科多可不敢在使节问题上提意见,只是笑着道:“遣谁为使,臣不敢自专,但是臣家族之中,却也有几个子弟,学得几分西洋理学和西洋语言的皮毛,可为辅助。”

皇帝自然是喜欢这些能为自己解忧的臣子,立刻就高兴了:“舅舅果然深得朕心,此事朕会仔细考虑的。”

隆科多见皇帝应了,心下也松了口气,他现在能做的都做了,至于成与不成,就看日后了。

**

五月的时候,皇帝在太和殿开了大朝会,这还是皇帝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来的人很齐全,乌压压望过去一片都是人。

隆科多当然也在,不过他身为吏部尚书,自然不必站在外头,而是站在太和殿里面,这一日的大朝会也没啥重大事件,都是一些老生常谈,议完之后很快就退朝了。

不过等退朝之后,与隆科多几个重臣商讨国事的时候,皇帝却突然道:“如今和硕特部的酋长罗卜藏丹津蠢蠢欲动,西北局势越发紧张,朕准备下令,让年羹尧总理川、陕、甘、云四省的一切事物,以备来日。”

皇帝这话一说出来,几个重臣都不免面面相觑,眼中也生出犹疑之情。

要知道,如今的西北局势,是有两个人坐镇的,一个是贝子延信,一个是年羹尧。

这两个人,延信虽然是宗室出身,但是他却是胤禵一手提拔起来的铁杆,之前为了召胤禵回京,便让延信代管了抚远大将军印。

虽然大家早就知道,皇帝是不会允许十四贝子的人长久掌控西北军务的,但是也没想到,皇帝这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玩这么大。

竟是直接将四个省的事物全部交付于年羹尧一人之手,那若是年羹尧生出异心又该如何呢?

虽然大家心里都这么想,但是嘴上却都不敢说,隆科多心里明白,皇帝这是把所有筹码都押在年羹尧身上了,一把□□,成了那皇帝地位越发稳固,要是失败了,也可以杀了年羹尧,谁让他辜负皇恩,而皇帝这儿还有回旋的余地。

毕竟皇帝他是真的不懂军事,这事儿肯定怪不得他。

不过能做出这种事,也和皇帝的性格有关,雍正这个皇帝,是很容易情绪上头的,在不久的将来征伐准噶尔时,皇帝也是将万千希望都寄托在傅尔丹身上,不过那一次,皇帝却没能赌对,一场和通泊之战,清军差点被全歼。

不过这次因为隆科多早知道结果,便也闭口不言,皇帝热血上头,想要搞什么君臣相得就让他搞吧,有他后悔的时候,自己这段时间泼的冷水已经够多了。

果不其然,虽然几位大学士都提出了异议,但是皇帝主意已定,他们也改变不了皇帝的想法,因此很快的,这道诏令就颁布了下去。

年羹尧至此彻底掌控了西北的军政,初步实现了军政一体。

不仅如此,很快皇帝又下了一道命令,将延信的西安将军的职务免去,任命年羹尧继室的叔叔为西安将军,等于将西安八旗的指挥权也给了年羹尧。

皇帝对于年羹尧的信重几乎已经达到了极致,隆科多有时候都在想,要是年羹尧没有实现皇帝的期待,那将又会是怎样的下场。

不过这一切的想象都是空谈,雍正元年八月罗卜藏丹津正式起兵反清。,

↑返回顶部↑ 章节报错(免登录)

书页/目录